在2025年的初春,一场由小米高管删除博文引发的讨论在网络上悄然兴起,并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篇被删除的博文,是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在3月7日发出的一条微博,内容大致为:“提前祝广大女性朋友节日快乐,有什么女性产品想让我们做的吗?(卫生巾真的做不了,大家可以许愿家用电器类产品)”,就在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卫生巾行业的翻新黑产后,这条微博被陈波悄然删除,此举引发了外界对小米是否将进军卫生巾市场的诸多猜测。
这场讨论的根源,要追溯到2024年11月国内卫生巾行业的“大地震”,当时,多家知名卫生巾品牌被曝出“尺寸缩水”、“虚标长度”等问题,执行标准的混乱让消费者陷入了信任危机,而到了2025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再次曝光了卫生巾行业的黑幕,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被曝出回收知名品牌残次品,翻新后以“二等品”流入市场,涉事产品包括百亚股份旗下“自由点”、稳健医疗旗下“全棉时代”等知名品牌,这一消息无疑再次加剧了消费者对卫生巾行业的担忧和不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友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小米,希望这家以“性价比屠夫”著称的企业能够进军卫生巾市场,以科技基因重塑行业规则,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雷军和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的微博评论区,因此被数万条“求产卫生巾”的留言刷屏。
面对网友们的热情呼吁,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在3月7日发文回应:“卫生巾真的做不了,大家可以许愿家用电器类产品。”就在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卫生巾行业黑产后,这条微博被悄然删除,这一举动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有人认为小米或许正在考虑进军卫生巾市场的可能性,而删除博文则是为了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议。
小米作为一家以智能硬件为核心的企业,其技术和供应链与卫生巾所属的化工纺织领域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小米在短期内不做卫生巾的立场并不难理解,网友们对小米的期待和呼吁却并非空穴来风,在卫生巾行业信任危机频发的背景下,消费者们迫切希望有一家能够值得信赖的企业来打破行业的乱象和困境。
小米高管删除“不做卫生巾”博文的行为,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小米是否将进军卫生巾市场的猜测,更引发了一场关于商业理性与社会责任的博弈,支持小米的网友认为,企业有权聚焦核心赛道,让科技公司做卫生巾就像让妇产科医生修手机一样不合逻辑,而反对者则质问,当基础女性用品质量失控时,自带供应链优势的巨头是否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
这场博弈的实质,其实是企业在拓展业务时如何平衡商业逻辑与用户诉求的问题,企业需要坚守自己的核心赛道和主营业务,以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企业也需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和期待,尤其是在行业信任危机频发的背景下,更需要积极回应和满足用户的诉求以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在这场关于小米是否应该进军卫生巾市场的讨论中,消费者的期待与企业的战略发生了碰撞,消费者们希望小米能够凭借自己的供应链优势和科技实力来打破卫生巾行业的乱象和困境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而小米则坚守自己的核心赛道和主营业务在短期内不做卫生巾的立场。
这种碰撞并非不可调和的,小米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回应消费者的期待和满足用户的需求,小米可以加强与卫生巾行业的合作和监管推动行业标准的升级和完善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小米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和供应链优势来开发其他女性用品如美容仪、智能化妆镜等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小米高管删除“不做卫生巾”博文的行为虽然引发了一场关于商业决策与消费者期待的博弈,但也让我们看到了消费者对企业满足需求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更高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需要更加关注用户的需求和期待积极回应和满足用户的诉求以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消费者也需要理解企业的战略和决策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和包容,我们才能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为 “联成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