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浙大研究发现:冷冻馒头不能吃,冷冻超过两天会长黄曲霉素”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自己这两天刚吃过冷冻馒头,不禁对食品安全产生了疑虑,经过多位专家和学者的深入分析和辟谣,这一说法被证实为夸大其词,缺乏科学依据。
我们需要了解黄曲霉素的产生条件,黄曲霉素是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黄曲霉素的产生并非易事,它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沈群教授介绍,黄曲霉素需要在湿度80~90%、温度25~30℃的条件下才能产生,而冰箱冷冻层的温度一般在-18~0℃,湿度也远低于黄曲霉生长所需的水平,在冰箱冷冻环境中,黄曲霉素的产生可能性极低。
深圳卫健委官微也对此进行了公开辟谣,强调黄曲霉的适宜生长温度是12℃~42℃,在0℃以下不能产毒,早在一年前,类似的谣言就在网络上流传,当时的版本是“冷冻超3天就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而这一次显然是又一次的夸大和升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谣言呢?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使得任何关于食品安全的消息都容易引起广泛传播,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夸大事实,甚至编造虚假信息,导致谣言的传播,从目前的科学研究进展来看,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冷冻馒头可能的风险,缺乏科学依据。
浙江大学曾进行过相关研究,发现馒头在室温下存放超过一天便会产生霉菌,而在冷冻环境中,尽管霉菌的生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未完全停止,这一研究结论并未指出冷冻馒头会产生黄曲霉素,而是强调了霉菌生长速度的放缓,该研究也受到了部分学者的质疑,认为其结论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黄曲霉素的产生与馒头的储存方式、面粉的质量以及储存前的处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蒸馒头用的面粉本身就是发霉的,或是在放入冰箱之前已经在外面放了很长时间、被其他食物污染,那么馒头在放入冰箱后确实可能会产生黄曲霉素,但这并不是因为冰箱冷冻的问题,而是馒头本身已经受到了污染。
我们还需要注意冷藏和冷冻的区别,冷藏室的温度大多在3~10℃,虽然这个温度范围一般不适合黄曲霉生长、繁殖和产毒,但其他霉菌如绿霉、黑曲霉等仍有可能在冷藏室中生长,冷藏的馒头建议3~4天内尽快吃完,而冷冻室的温度远低于黄曲霉和其他大多数霉菌的生长温度,因此冷冻的馒头可以保存更长时间,但建议半个月内吃完。
在冷冻馒头的保存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馒头在放入冰箱前应该密封保存,避免与冰箱内的其他物质发生交叉感染,冷冻馒头吃之前要充分加热,以减少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如果是从外面购买的带包装的馒头,建议冷冻时不要破坏掉包装,这样更易于保存。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黄曲霉素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但正确保存的冷冻馒头并不适宜黄曲霉菌生长,更不会产生黄曲霉素,公众不必过分担忧冷冻馒头的安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应该注意食品的储存方式和保质期,确保食品安全。
“冷冻馒头超2天会长黄曲霉素”的说法是夸大其词、缺乏科学依据的谣言,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维,不轻信谣言,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为 “联成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